现代快报讯(记者 徐苏宁)10月29日,现代快报记者获悉,江苏省人社厅日前会同省工信厅、省国资委、省工商联出台文件,启动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,全面推进技能江苏建设,着力打造数量充足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、充满活力的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,加快建设崇尚技能、学习技能、投身技能的技能型社会。
据介绍,技能是强国之基、立业之本。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。江苏是制造业大省,随着产业提质升级和“智转数改”,迫切需要更多高素质制造业技能人才。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,有利于优化技能人才供给结构,培育壮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队伍;有利于夯实制造业发展根基,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;有利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,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。
文件坚持系统思维、精准施策,着力健全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、使用、评价和激励机制,在关心人才、服务人才、成就人才等方面出实招、求实效。一是在平台载体建设上发力。紧扣江苏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,依托制造业龙头企业、链主企业、单项冠军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和技师学院,遴选建设一批国家级、省级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,形成示范引领效应。
二是在加强培训有效供给上发力。积极发挥培训目录的指引作用,适度增加并动态调整制造业培训项目,明确全省补贴性培训目录和紧缺型职业(工种)目录中,制造业培训项目占比不少于40%。建立培训成本调查机制,提高制造业培训补贴标准,强化培训补贴的激励导向作用。大规模开展制造业职工技能提升行动,鼓励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培训和评价,引导社会力量开发制造业培训资源等。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赋能专项行动,组织开展“千人千企服务团”活动,建立技能协作服务制度。强化就业重点群体培训,推进“技能培训+就业服务”深度融合模式。
三是在创新培养方式上发力。大力推进项目制培训,建立揭榜挂帅机制,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、技工院校、职业院校提供培训服务。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为主载体,有效贯通车间与课堂资源,完善企校“双导师”“双基地”联合培养模式。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,鼓励支持校企合作、校校合作、校社合作,组建制造业技工教育联盟。强化以赛促培、以赛促训,将制造业项目优先列为省级一类竞赛项目,优先作为江苏技能状元大赛赛项,优先评为优秀赛事。鼓励支持聚焦制造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月活动,设立技能日、技能节,引导激励广大青年劳动者走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。
四是在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上发力。跨部门组织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,鼓励支持技工院校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合作,组建数字技能协作联盟,建设一批功能突出、资源共享的数字技能实训基地、技能大师工作室。持续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数字技能研修班,大力培育专家级数字工匠。
五是在提高地位待遇上发力。在评选表彰、选拔使用方面,适当对制造业高技能领军人才倾斜,在江苏技能大奖评比中,制造业领域的江苏工匠、江苏大工匠占比不少于评选总数的30%;在高技能领军人才评比中,制造业技能人才评选人数占比不少于评选总数的50%。选拔制造业高技能领军人才聘任首席技师、特级技师等高级技术职务(岗位)。打破学历、资历、年龄、身份等限制,对掌握高超技能、业绩突出的企业一线职工,可按规定直接认定为高级工、技师、高级技师。
六是在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上发力。对接先进制造业集群,建设30个以上制造类品牌特色专业群,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包。重点围绕工业“六基”“卡脖子”关键核心技术,以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为抓手,每年至少组织开发10个制造类评价标准(规范)或题库。